昆山食堂承包分享灵活就业成餐饮业“新风向”。
在刚刚过去的“十一”超级黄金周,餐饮业表现格外亮眼。在城市的商圈里,餐厅里客流爆满,不少人气餐厅的门外还聚集了大量等位的客人,有的餐厅甚至还相应延长了营业时间。
随着生意火爆带来的,是餐厅对以服务员为主的人力比以往高出几倍的需求。
90后偏好兼职 灵活就业成餐饮业“新风向”
一直以来,餐饮企业是用工需求的行业之一,特别是餐厅服务员这一职位,需求量长期处于用工需求的前几位,餐饮就业甚至被称为外来务工人员的“首站”。然而,餐饮行业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旺季招人难、用工成本增加、缺乏培训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等成为大多数餐饮店老板面临的共同难题。
往年,尽管在黄金周到来之前已经早早就开始了人员的招聘,但还是很多餐饮企业未能满足用工需求。而今年,不少品牌餐企选择了大量使用灵活用工的方式,有效解决了“十一”黄金周的用工问题。
供需矛盾催生餐饮业灵活用工机制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十一”黄金周只是一个缩影,在发展大背景和行业特性的作用下,餐饮行业对于灵活用工机制的需求与日俱增。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提速,消费升级日趋明显,人们对于外出就餐的消费明显增加,在多个红利叠加的影响下,我国的餐饮行业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商务部公布的《2017年中国餐饮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度,全国餐饮收入3.58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8%。
餐饮行业在保持高速的增长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用工需求,在劳动力供给放缓的情况下,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餐饮行业用工成本的增加必然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而餐饮业对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等要求相对不高,这些因素让餐饮行业成为选择灵活用工机制的典型,并给整个行业带来利好。
互联网加速人力资源“共享化”
据悉,灵活用工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被广泛应用,全球范围内,每天至少有50万人以灵活用工的方式就业,其中餐饮行业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星巴克、肯德基、麦当劳等灵活用工比例甚至超过了固定人员。在中国,灵活用工尚属起步阶段,然而中国灵活用工比例正在加速,灵活用工领域成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风口之一。在“互联网+”背景下,灵活用工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业态、新科技以及互联网思维的渗透为新型灵活用工的井喷式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餐饮行业作为生活服务领域的主要组成部分,从渠道、支付再到营销,都有一定的互联网渗透改造的基础,在人力上,餐饮业的互联网化还需要观念的进一步改变和开放。
面对这一趋势,一些品牌餐饮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哈根达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与互联网外包平台的合作,暑期主要以学生兼职为主,在淡季合理减少用工需求,此外在一些节庆促销等按照任务来进行招聘,兼职工成为了固定工的有效补充,工作效能增加了运营效率提高了,用工成本却不增反降。